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正文

探寻校园标识牌里的故事:百川归于海 年年复此归

资料来源:      日期:2019年06月05日     浏览量:

    编者按:

    本学期行于安理,你注意到校园里悄然竖立起的一个个文化标识牌了吗?这些标识不仅仅是景观介绍,更包含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和历史意蕴。

    安徽理工大学三千多亩的校园太大,七十多年的建校历史内涵更深。本期开始,小记者们将会分区域探寻校园标识牌里的故事,带你了解身边既熟悉亲切又常常会熟视无睹的校园景观。

    现在,Let’s go!

 

彩色区域为本文所探寻的位置

    还记得自己从百川门(南门)进入安徽理工大学时的青涩模样吗?这扇有着汉风古韵的气派大门不仅迎来过数不清的稚嫩面孔,也送走过一批批足够独当一面的坚定背影。刚进入大学时的新生会与百川门毕恭毕敬地合个影,从此开启大学新生活;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会在百川门前跳跃着拍毕业照,从此“飞得更高”。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对于安理的莘莘学子们来说,答案是——百川归于海,年年复此归。 

百川门

    “百川门”,取自《淮南子·氾论训》文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一句,原文意喻千百条不同源头的江河,最终都将汇于大海,许多的思想文化汇交于一体,也将形成一种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在安理,则更多意味着一种万千学子始汇于此,分离于此,最终又汇聚于此的集散地!

    踏入百川门,迎面是一个立着的“安徽理工大学”校徽,校徽颜色为蓝色,蓝色既是科技的象征,也是理性的色彩。校徽上的矿工用的镐既反映了安徽理工大学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和特色学科,又象征着安徽理工大学全校师生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勤恳务实、刻苦奋进的开拓精神;与镐交叉着的是一把钥匙,既寓意打开智慧大门和知识宝库的工具,也代指学习思考的方法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迈上百川大道便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安理校园。随着百川大道而行,进入一个圆形广场,会蓦然发现一个平铺于场面上的 “安徽理工大学”校徽,这便是“海纳广场”,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意。

海纳广场

    夏日的广场裹挟着朝气蓬勃的气息,驻足于广场之上,小记在立起的路径导向的标识牌上,看见了校园精神与文化的箴言,配合随处可见的校园景观,仿佛给予每一位师生与经典偶遇的欣喜。是巧合也是幸运,小记有幸遇到了地球与环境学院2009届毕业生,地质工程专业3班的校友们,他们正在海纳广场巨大的校徽前拍照合影留念。小记了解到,今年正是这些老学长们毕业十周年,他们班级的同学约好了今年要一起返校开展十周年座谈会。说这些话的时候,这些成熟的面孔仿佛又散发出当初还在校园念书时的年轻气息。回到母校,他们就像从未离开学校一样又找寻到自己当年的意气风发。母校像是在她的孩子们身上系了一根根无形的线,无论飞多远,根都在这里,也只有这里能让散落各地的同窗们再次相聚一室,就像万千河流,无论中间如何蜿蜒曲折,最终也将汇于大海。

自强体育馆

    在小记流连于海纳广场的时候,位于海纳广场西侧的自强体育馆不时传来篮球拍打的声音,间或夹杂着阵阵喝彩声。小记寻声而入,看到的正是两队男生在篮球场上较量,边上的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台有挥汗如雨的其他运动爱好者。“自强体育馆作为室内体育馆,除了为学生强身健体提供便利。对于我自己而言,自强体育馆更是我大一开学来第一个有印象的建筑。”在小记的访问中,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张帅同学向小记形容了他眼中的自强体育馆。“三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安理,就是在自强体育馆办理的入学报道。”自强体育馆见证了他从开学来的第一天到现在各个方面的成长与变化。自强体育馆的“自强”一词取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命名充分蕴藏了学校对学生强健体魄、锤炼精神的双重期待,而这句警世箴言中的“厚德”对应的正是海纳广场右边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厚德馆。

厚德馆

    厚德馆作为大学生的活动中心,遍布了大大小小的学生社团和组织,这其中也包括了小记所在的校报记者团。这里除了不时举行社团活动或者学生赛事之外,还会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时候举办各个企业的招聘会。小记有幸联系到此前代表中国十七冶集团回母校进行招聘的单冬学长。作为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届毕业生,从走出母校到这次返回母校招聘学弟学妹,这十年的跨度让他在面对学弟学妹的应聘面试时内心百感交集。“人才的薪火相传,走出去再到回来带领学弟学妹走出去,我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安徽理工大学走出去的学生有多么优秀!”“厚德载物”形容的不正是学校培养的这种容纳百川的品德,将学校身后的恩德继续厚泽后人吗?

百川大道

百川大楼(摄影:崔琴)

    跨越过海纳广场,便会望见一潭正对百川门的湖水,这就是“上善泉”,又有人称之为“百川海”。“上善”取自《淮南子·主术训》中“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一句,它始终教导世人应有上善如水的胸怀。对于这里,2005年毕业于化工机械专业的校友杨洁印象深刻。2017年5月,毕业十多年的杨洁应邀回母校在《百川大讲堂》作新闻摄影讲座。采访中他向小记回忆起了回校当时的场景:“天工门(西门)复刻了原安理本部南大门的设计风格,‘新家园’的现代感中不乏怀旧元素,让我有种穿越感和亲切感。进入母校的新校园,我觉得自己终于又是‘回家’了。”能回母校开讲座,走进“百川大讲堂”,杨洁深感荣幸与自豪。“百川大讲堂”面对大学生开设以人文哲学社会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讲座、报告,旨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落实立德树人中心任务。杨洁说:“我是个地地道道的理工男,如今能成长为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有近千幅新闻摄影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安徽日报、新华日报和中新社等媒体刊发,相关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影展影赛中入选和获奖,这些都离不开母校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给予我的熏陶。”百川海边,杨洁对波光粼粼的“上善泉”的释义颇有感悟:“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上善’是校园传授的处世之道,也是教导学子们成才成人的嘱托”。

    越过上善泉,站在百川大楼的高台上,向南眺望:百川海、百川大道、海纳广场、自强体育馆、厚德馆尽收眼底。这一片开阔明朗鼓舞着所有学子如海纳百川般,无所不包、无所畏惧。我们要做的便是广纳阅历,以求知若渴的状态迎接每一天的成长。等到有一天,回到天工明理,回到仁爱信义,能够自豪地大声宣告:百川归于海,母校铭于心——这里曾有我挥洒的汗水与激昂的青春,有我怀揣的各种期待与梦想的各式生活。

    百川归于海,年年复此归。从这里走出去的安理学子未来可期,人生必定精彩!

 

(撰稿、核稿:宣传部 崔琴、校报记者 陈世玉 王岩,宣传部 董淑平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阮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