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工作动态 正文

培养出“天才少年”的安理家庭是怎样的?

资料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23年03月23日     浏览量:

近日,淮南市洞山中学九年级学生熊俊篪被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录取,初三直读硕士,一考免三考(免中考免高考免研考),成为淮南市录取西安交大少年班第一人!直接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评,“别人家的孩子”一度在评论区刷屏。

据了解,熊俊篪就读于淮南市洞山中学,他的爸爸是火箭军某部工程师,妈妈刘振英是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孩子的优秀往往得益于家风的潜移默化、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今天笔者带你走近这个既平凡却又极不平凡的安理最美家庭吧。

他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熊俊篪,淮南洞山中学九年级学生,他在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招生考试中取得成绩优异,被西安交大录取,“一考免三考”,打破了淮南市数十年来本项考试“零”的记录 。此外,熊同学爱好十分广泛,绘画9级(最高级)、钢琴10级(最高级)……他还是班级的班长,学生会的主席。评价他为“天才”一点也不为过,如此荣耀的背后当然离不开他自己无限的付出与努力,而他的家庭教育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熊俊篪的父亲是火箭军某部专业技术上校工程师,曾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获优秀技术干部标兵,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四有”军官称号,发表过论文10余篇,获奖4篇,取得国家二级注册计量师,主持过科研项目一项,参与3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熊俊篪的母亲刘振英是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企业合作科研项目4项,出版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有10余篇,获得过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她还是无机材料与资源循环系副主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研系主任。

脚踏实地的奋斗者

刘振英和爱人都是来自西部省份的乡村地区,两人在1998年共同考入西安地区的大学,2002年刘振英爱人毕业即入伍当时的二炮,同样在2002年,刘振英成为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研究生。缘分总是那么妙不可言,刘振英的研究生同学是她爱人的本科同学,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们有了第一次相遇。因为他们专业相同,二人也有着很多相同的兴趣爱好,因此他们也有着很多的共同语言。在逐渐了解下,他们的感情也慢慢升温,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那束光。2005年,刘振英研究生毕业,来到安徽理工大学任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老师并成为一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她的爱人扎根基层从事导弹的制导技术研究工作21年,并成为了火箭军某部团级干部、工程师。虽然他们经常远隔千里,但这从不会阻挡他们之间的感情,他们彼此约定变得更好,相约于顶峰。

从两人牵手开始,由于爱人工作的特殊性,很少会有时间陪在家庭左右,照顾家庭、教育孩子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刘振英的身上。在工作和生活中,刘振英的身份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着,对于自己老师与母亲身份之间的转变,刘振英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还有孩子的教育中,她有着自己的独到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了优秀的熊俊篪。

循循善诱的温暖母亲

刘振英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知行合一的结合。系统而不严苛,原则而非指责是刘振英培育孩子的显著特点。

“我对孩子的培养也是受到我的父辈给我的影响。”刘振英说,从熊俊篪小时候起,刘振英就注重培养孩子的原则意识和问题意识。规定的任务,比如晨读、收拾书桌、看电视时长等要说到做到,“从小熊一年级到四年级,这段时间我一直管他比较多。”虽然工作事务繁忙,但对于孩子学习的关心,刘振英却不曾松懈过。学习中,在熊俊篪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刘振英会鼓励他去询问老师。“即使这些知识我也明白,但学校的老师的解答会更加系统和专业,而且,善于提问,自己去钻研问题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会更有帮助。”在考试中偶尔出现错题时,刘振英不会直接指出,而是让他自己分析错题的原因,是粗心或者是知识掌握不牢……然后以“学生”的身份,耐心听熊俊篪讲解这道题目。在这样的循循引导下,熊俊篪养成了独立思考、勤于钻研、勤学好问的品质——他会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自己购买试卷资料,勤勉做题;他愿意为了弄明白一道物理题而对网上资料反复查询;他也乐于为解决心中疑惑而和老师久久交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熊俊篪也不例外。小时候因为贪玩,熊俊篪曾在看电视上时长的事情上说了谎。刘振英发现后,没有对他进行责骂,而是通过他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他做事的原则。“他小学写作业时,我也会教他要坚守原则,比如字迹不工整我不会给他的作业签字。”循循善诱和原则性贯穿刘老师对熊俊篪教育的始终,熊俊篪在刘振英老师的培育中,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培养了他的做事原则。刘振英告诉笔者,大概到四年级的时候,熊俊篪在她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治学”方式。开始自己主动找世界名著看,遇事喜欢梳理个一二三四并坚定执行。

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刘振英最看重的就是帮助其构建世界观。“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真正观察了世界才会有世界观。”刘振英说,“我带小熊第一次旅游是在他一岁的时候去杭州,幼儿园小班时我就带他去武大看樱花……。”时至今日,刘振英和熊俊篪已经游历了60多个城市,足迹遍及祖国的南北东西。“带熊俊篪出游时,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首先必去当地的大学和博物馆,不是去商业街和CBD。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这里都有熊俊篪的足迹。“让他自己在名校中去感受学习的氛围,也让他在博物馆里去了解各个城市的前世今生。”广阔的游历经验极大地拓宽了熊俊篪的视野,人文历史的熏陶也使他温和而沉稳。在不断的旅行经历中,刘振英从一开始的操持一切行程到完全“听孩子的”,“我们走过这么多城市,只有一开始的几个是我自己操持,教过他该做哪些事之后,我就完全交给他自己规划旅游的每一个流程,最开始是我带着他去玩,现在是我跟着他去玩。”熊俊篪现在完全能够自己制定完美的旅行攻略,他会提前查好去那些地方玩,机票、高铁、地铁他完全了如指掌……在实践中,熊俊篪也慢慢变得独立,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刘振英对于孩子能力的培养,有规划也循自然。幼儿园时期她不会像很多家长那样给孩子报很多文化课的辅导班,让他们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这不仅会加重孩子的负担,还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绪。“小熊没有上过学前班,孩子还在幼儿园时,应该让他在玩耍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刘振英认为,家长应该顺应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在孩子天性烂漫活泼好动的幼儿时期,不宜过多束缚,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孩子彻底“闲下来”,在幼儿阶段正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发掘孩子潜力的好时机。“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会充分地发挥他自己的兴趣,让他自己选择爱好去学习。”熊俊篪先后参加了绘画、钢琴、英语交流等特长班。得益于刘振英营造的良好环境,熊俊篪在这些特长班里也真正收获了自己喜爱的“特长”。别看他年龄不大,但已经考取了钢琴10级、绘画9级;而且在日复一日的英语学习的熏陶下,熊俊篪能够流利地和外国人进行交流,刘振英老师欣慰地介绍到:“以小熊现在的能力,通过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应该没有问题。”除了大力发展孩子的特长,刘振英也积极支持孩子自身的爱好。“小熊从小就喜欢幽默的东西,他很喜欢相声——就是郭德纲、岳云鹏的那些作品,他经常听,还有那个做考研的辅导的张雪峰也是他的最爱。”刘振英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也支持孩子追寻自己的爱好,当孩子在自己面前展示爱好时,刘振英会给予其积极的肯定。“他模仿能力很强,很多相声多听几遍,他就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了,他常常会说给我听,把我逗得乐呵呵的。”

家校沟通也是刘振英老师“育儿经”中的关键一环,她愿意和孩子一起坐在美术室学习绘画,共同感受老师的授业方式,也能和熊俊篪的课任老师打成一片,多角度地了解小熊的学习状况。“和老师沟通时,我不太愿意去听那些夸赞孩子的话,而更愿意去听关于孩子不足的地方。”这使她能更加敏锐地知道到孩子学习的动向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便于及时做出应对。

熊俊篪是同学眼中的好班长,也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很多人会说孩子越大越难带,其实我觉得不是。从小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孩子越早独立,越早学会担当责任,自己也会越轻松。”这是刘振英老师培育熊俊篪的经验之谈。虽然在外人看来,熊俊篪可能有点不苟言笑,专注学习。但在刘振英看来,熊俊篪是一个妥妥的“暖男”。在刘振英下班时,他会用之前学习到的按摩技术给她按摩肩膀;生日时,他会送她自己花了很长时间画的画;平时,他会主动承担一些家务;生活中,他也会经常说相声讲段子来逗刘振英开心……他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这所有的一切无不表现着母子之间的关怀与深刻的爱。

成功是没有偶然的,熊俊篪成绩的背后是自己日夜以付的努力,是他父母的无限付出,是他母亲独到的教育理念和积极实践、也是远在军队工作的父亲的默默支持……无数溪流,最终积聚。

教研助长的专业开拓者

从教18年以来,刘振英见证并参与了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建立与发展。如今,这一专业已经成为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是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这个专业就像我们学院老师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刘振英对如今的专业建设表现出欣慰和自豪。从刚刚进入学校时的助教身份,到现在成为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就像专业建设一样,刘振英一直坚持着对更高层次的追求。

“将理论真正用于实践中,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在国家的“双碳”背景下,2022年刘振英参与了在海螺集团开展的横向项目的研发:水泥窑过渡带用特种镁铝尖晶石砖的开发。通过引入镁铝尖晶石空心球,刘振英研究出一种导热系数低、常温耐压强度高、抗热震稳定性好、荷重软化温度高的优质碱性砖,实现水泥窑上过渡带筒体温度同比下降10-20℃,这大大减少了能源的消耗,真正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在日常教学中,她会经常鼓励学生们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等活动,让学生们真正在动手实践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一个正反馈。

除了在科研领域,刘振英作为系副主任、教研系主任,还承担起了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事宜。她通过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以此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室内实验教学为主导,以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基础,不断推进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注重产、学、研结合,实现了校企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多元化实践教学也提升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她对于“双碳”战略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综合改革与创新,也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作为老师,刘振英明白同学们在求学之路的坎坷艰辛;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她会耐心地聆听并教导学生如何找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无论在室内的课堂教学,还是户外实践教学,她通过采用启发式、专题讨论式、动手实践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钻精尖”的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习惯,兢兢业业学习态度以及吃苦耐劳品质等。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刘振英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验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养成“多动手、勤动脑”学习好习惯,并且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无论在课上课下,刘振英总会不知疲倦地向同学们讲解非金属专业的概况、发展与就业前景,以及专业对学校对行业的重要意义,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启发了无数学子对非金属行业的兴趣,给予了他们持续研究的热情与动力。

知心温暖的倾听引导者

如果说在教学中,刘振英更多的是一种老师的身份,但在生活中她却是学生们口中的“挚友、姐姐”。“对待学生就跟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是刘振英一直所坚守着的。

伍崇梅是刘振英带的2020级研究生,现在主要研究方向是材料与化工。谈及研究生期间的感受,伍崇梅对刘振英的感激溢于言表。“刘老师真的特别负责与敬业。”这是伍崇梅对刘振英的评价。刚进入研究生期间的伍崇梅对科研研究与论文写作知之甚少,刘振英会从带她做实验开始,教她慢慢接触实验的工作。她所交上来的科研论文,刘振英会一遍遍地修改,从格式到用词,一篇论文会反复修改十多次。这种事无巨细的修改,也让伍崇梅快速成长,如今她已经发表SCI论文四篇;国际会议论文一篇,获得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荣誉。今年即将毕业的她还获得了“校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生活中,刘振英与伍崇梅的关系更像是姐妹。“无论是我自己的生活,还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哪怕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我都愿意和刘老师分享。”刘振英会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她提供建议和帮助,她也喜欢和学生们谈心,了解学生们的诉求和生活中的问题。因为伍崇梅想要考编,刘振英会为她分析各地区的差异,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一些节日和生日时,刘振英会给他们发专属红包,并附上“买点好吃的、要过得开心呀、节日快乐……”这样暖心的话语。温馨,一直是刘振英实验室里最浓厚的氛围。

最美莫过于付出。无论作为妻子、老师还是母亲,刘振英一直都在默默诠释着的奉献的含义。丈夫在外保家卫国,刘振英为他守护着家。“虽然家中大部分时间只有我和儿子两个人‘相依为命’,但我们的生活也处处存在着温暖和感动。”刘振英笑着说,刘振英与儿子的相处模式更多的是一种类似于朋友的关系,平时的相处,他们也会相互“调侃”,刘振英会关注孩子热爱与变化并用最适合的方法与他一起成长,也正因长期如此,一个优秀的青少年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而刘振英的默默付出其实一直都如春风化雨搬存续着。笔者的采访只是将刘老师这种品质呈现出来。而更早理解刘振英的也许是熊俊篪同学,采访中刘振英一直说小熊从四年级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学会了自主学习、生活开始独立却也道不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也许就是在四年级那一年,熊俊篪理解了妈妈的不易而一瞬间成长。这个瞬间,也许是刘振英在厨房独自忙碌的背影、也许是刘振英伏在书桌前备课的声音、也许是每次送提前返队工作的父亲那个“离别的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