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礼成 追梦远航 | 学校开展2025“远航·爱国荣校”毕业文明离校活动
当毕业典礼的庄重乐章刚刚落下帷幕,校史馆门口便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校长袁亮院士正与一波波学子们亲切合影,同学们希望用镜头定格下这大学中最后的、最美的、最高光的时刻……
这只是毕业季活动的一张剪影。在安理校园内,为了营造文明有序、和谐温暖的毕业离校氛围,学校及各学院组织开展了100余场次形式多样的“远航·爱国荣校”毕业文明离校活动,通过主题党课“铸魂”叩击心灵、校史校情“溯源”传承文脉、诚信教育“定航”校准人生价值等,引导毕业生爱国爱党、感恩荣校,在莘莘学子即将奔赴四方之际,以文化人,以情育人,为青春加冕,为梦想壮行。
“我与校长合影”活动
信仰领航:毕业季的初心答卷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需要清晰的坐标。真正的奋斗,是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同频共振。当我们以时代需求为指南针,每一步才能走得坚定有力!”金融学21-3班优秀毕业生党员王博华在迎风飘扬的国旗下,身姿挺拔,向学弟学妹们深情演讲,字字铿锵,如同晨钟暮鼓,敲响在每一位学子的心间。
各学院正以一场场浸润心灵的党性教育活动,为毕业学子填满“精神行囊”。有学院开展毕业生党员离校前“最后一堂党课”主题教育活动,用北斗精神点燃学子们的报国热忱;有学院组织毕业生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遗址等一系列沉浸式体验,让党性教育入脑入心,让红色基因在青春的脉搏中永续传承。
毕业生党员主题党课
重温入党誓词
校史传承:校园情的扎根延续
为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情感认同,学校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将“安理精神”深深刻印在每一位学子的青春记忆中。“理想筑梦·我要上典礼”演讲比赛,是这场情感传承的序章。各学院毕业生积极报名,以“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校训精神为脉络,深情讲述自己与母校的点滴故事。他们用真挚的话语,串联起那些见证学校发展的珍贵记忆:泛黄照片中斑驳的采矿装备,校史馆里珍藏的手写讲义,以及历经风雨的苏式建筑……这些历史印记一一在背景中呈现,通过同学们的青春视角,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新的生机。
而校园精品话剧《柴登榜》的展演,则为这份情感共鸣增添了更加立体的维度。当演讲比赛中那些静态的校史记忆与话剧舞台上鲜活的人物形象相互呼应时,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悄然展开。历史与现实交织,记忆与情感共鸣,让每一位观众仿佛置身于学校的发展历程之中,感受着安理精神的传承与升华。
此外,学校还举办了“光影安理”主题摄影、视频比赛,鼓励毕业学子用镜头记录校园的点滴美好。无论是清晨校园里的第一缕阳光,还是夜晚图书馆的灯火通明;无论是课堂上的专注眼神,还是操场上的欢声笑语,在光影交织的画面中,定格瞬间将成为永恒记忆。
“理想筑梦·我要上典礼”演讲现场
精品话剧《柴登榜》展演画面
诚信教育:需扣好的人生纽扣
中国自古以“信”为立世之基、立身之本。各学院秉持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开展各类诚信教育活动,既为毕业生校园时光谱就温情终章,更为职场征程点亮美德明灯。有的学院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诚信教育”活动,强调个人征信的重要性,让毕业生深刻认识到“信用是人生的第二张身份证”;有的学院开展资助诚信主题教育,增强毕业生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还有的学院与徽商银行合作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将专业知识与诚信教育有机融合。诚信无形,重若千钧,当安理学子带着诚信的烙印走出校园,这份品质将成为他们未来人生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资助诚信教育”系列活动
金融知识进校园讲座
难忘安理:不散场的青春之歌
毕业前夕,庆祝建校80周年“理运华章”草地音乐节如期而至,这场极具理工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是属于毕业生们青春的独家记忆,无论是校园十佳歌手的深情献唱,还是毕业寝室组合的舞动全场,在这一刻,都将不舍与眷恋化作欢歌笑语,回荡在校园的上空。
而当音乐节的余韵尚在心头萦绕,静远楼前的“校友纪念树”种植活动又悄然拉开帷幕。50余名毕业生挥锹铲土、扶苗培根、提桶浇水,他们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用双手种下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恩。这些承载着祝福的绿意,终将长成连接母校与游子的情感森林,见证着安理学子们从校园走向社会,从青涩走向成熟。
从学生到校友,角色虽变,但对安理的热爱与关心始终如一。各学院积极组织毕业生注册领取校友卡,小小的卡片代表着沉甸甸的责任与承诺,也代表着学子们对母校的深情,承载着母校对学子们的期望。学校还在毕业生中遴选出了一批校友联络员,并为他们颁发聘任证书,这些校友联络员将成为母校与毕业生之间的桥梁,传递着母校的温暖与关怀,延续着校友与母校间的情谊。
草地音乐节现场
校友联络员聘任仪式
在安徽理工大学的校园里,青春从不会散场。毕业文明离校活动,如同散落在校园各处的时光印记,将青春的美好留在安理,它们是母校对学子们的深情厚意,也是学子们对母校的眷恋不舍。它们让毕业生们在离别之际,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与关怀,也让他们的青春在这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相信毕业生们,会带着母校的嘱托与期望,勇敢追梦,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母校,也将永远静静守护着每一位学子的青春梦想,等待着他们载誉归来。
撰稿:校团委 陈惠、朱梁
核稿:校团委 丁玲玲
编辑:党委宣传部 夏雅凤、陈颖
审稿:党委宣传部 李长虹